《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十多年的老电影,是童话,但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当成一部教育片来看。
电影中,最明显有教育色彩的,当然就是那前四个得到金奖券的孩子。
四个反面教材
第一位金奖券获得者:小胖子奥古斯塔斯咱们简单称呼这孩子为小胖子。
小胖子喜欢巧克力,更准确点说,他不是单纯喜欢巧克力的美味,他更喜欢拥有很多巧克力的感觉,喜欢不停将巧克力填进自己肚子里的过程。
当小胖子看到巧克力瀑布时,他自己手中的那块巧克力已经没有吸引力了,可以丢弃,可以踩在脚下,因为威利·旺卡说,这里的一切都可以吃,孩子们可以随便吃。
也就是说,小胖子是个暴饮暴食的孩子,纯粹无知无脑,只在意口腹之欲的孩子。
小胖子对巧克力的贪婪,大过了他的理智。最后,威利·旺卡阻住不及,小胖子掉进了巧克力河,第一个被淘汰了。
第二位金奖券获得者:富家千金维鲁卡·索尔特咱们简单称呼这孩子为小公主。
一个几乎可以得到一切,却不会说“谢谢”的孩子。
小公主是家中父母的宝贝,她提出的任何要求,她的父亲都会想办法满足她。
而小公主本人,可以说就是一个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她的认知中没有对错是非之分,只有她想要的,和她不想要的。
但小公主不想要的东西并不多,因为只要是她见得着的,不管她有用没用,她都想得到。
所以,当她看到威利·旺卡训练过的会选果仁的小松鼠时,她也想要一只。
哪怕小公主已经有很多宠物了,一匹马、两条狗、四只猫、六只兔子、两只八哥、三只金丝雀、一只绿鹦鹉、一只乌龟和一只笨颊鼠。
当威利·旺卡不同意出售自己的松鼠时,小公主亲自下场去抓松鼠。
结果,小松鼠们合力把小公主控住,把她的脑壳当成坚果来检验了一下。
敲一敲,是坏掉的,直接被丢进了垃圾站。小公主第三个被淘汰出局。
第三位金奖券获得者:口香糖冠军维奥莉特咱们简单称呼她为蓝莓。
蓝莓是个疯狂的冠军收集者,在她母亲的支持鼓励下,蓝莓小姐保持着世界口香糖冠军,她嘴里的那块口香糖已经嚼了三个月。
蓝莓对自己所做的这些事,并不在意过程是不是快乐,只看重最后的结果是不是自己胜利。
好胜心强的蓝莓做什么事都想第一,所以在威利·旺卡拿出新研发的口香糖时,蓝莓抢先一步做了第一个尝试者。
可这口香糖只是试验品,还有些没解决的问题,威利·旺卡并没打算让孩子们吃。
吃下口香糖的蓝莓感受到不同的美食被自己吞下肚,确实奇妙,可问题出现了,蓝莓的身体变成了蓝色,而且不停膨胀。
蓝莓成了一颗巨大的,货真价实的人体蓝莓,不得不被威利·旺卡的人拉去榨汁。
蓝莓成了第二个被淘汰出局的人。
第四位金奖券获得者:暴力天才儿童迈克如果迈克不暴力,如果迈克通情达理,如果迈克能心平气和地与人沟通,那他是很多家长梦想中的完美学霸。
可惜,迈克这孩子一点都不像个孩子。
迈克的智商很高,懂得知识太多,可是他不懂成长的快乐,不懂尊重别人。迈克鄙视一切比他愚蠢的人,迈克觉得有捷径可以走,就没必要浪费时间。
迈克讨厌巧克力,他来工厂并不是想享受糖果带来的快乐,他只是想暴力发泄。
当迈克看到威利·旺卡发明了电视传送系统,却只想着用来卖巧克力时,迈克觉得威利·旺卡是个蠢货,完全不明白这发明的重大意义。
争抢跳上传送机,想当传送第一人的迈克变成了小人,比工厂工人还小的小人。
就这样,迈克成了第四个被淘汰的孩子。
以上这四个孩子可以说是典型的家庭教育失败
小胖子对食物的贪婪,是因为父母的贪婪无知,影片中就有小胖母亲不停摘取着糖果装进自己手袋的片段,像个贼溜溜的小偷。
可以想象到,小胖父母日常对小胖的爱,就是无限制的满足他,他想吃便吃。这种是许多普通家庭父母会犯的毛病。
相对于小胖的家庭溺爱,小公主也是家庭溺爱,但因为家庭环境的优越,溺爱的范围也变得没底线了。
不过,溺爱就是溺爱,同意孩子的所有要求,不肯向孩子说“不”,就是溺爱。
蓝莓家庭倒是挺像我们如今许多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拉着孩子去学东学西,天天教育孩子考级、参赛。
像蓝莓家庭不看重孩子成长的经历,只一味盲目地教导孩子要拿第一,给孩子早早定的人生目标就是第一。
如果没有拿下第一,做这件事就没意义了吗?如果没有拿下第一,你的人生就没有意义了吗?
迈克这类天才儿童更需要家长的细心教育,因为孩子的智商高,他学知识学得快,他学坏也学得快。
像迈克,早早把自己当成了比别人都聪明的高级人物,没有童趣童真,跳过了童年的幼稚快乐,他可不就内心空虚。
当迈克学会了用大人的方式去发泄自己,他的天才就能成为可怕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