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位于德化县上涌镇的福建牧谷戴云农业发展示范园区温室大棚内,工人们正在对蓝莓种苗进行栽种,以期来年获得丰收。
据了解,该示范园区由省内外农业专家学者和台湾农业博士规划设计,采用科学方式把原本耕作土层薄、多砂石、保肥保水能力差的烂泥田改造成高标准农田,开展优良种苗繁育、高海拔夏季名优果蔬大棚温室种植等项目,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园区负责人潘新展告诉记者,蓝莓起源于北美,因果实呈蓝色,故称为蓝莓。蓝莓果实中含有花青素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防止脑神经老化、保护视力、强心、软化血管、增强人体免疫等功能,营养成分高。“蓝莓种植在国内前景广阔。而且蓝莓营养价值高、售价高,因此我们也就萌发了种植蓝莓的想法。”潘新展如是说。
潘新展表示,蓝莓种植由于技术要求高、投资强度大,又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所以失败率达到97%。为了进一步攻克蓝莓种植技术难关,该种植基地的农业科技人员对蓝莓的种植和深加工技术进行深层次的研究,除了采用无土化基质栽培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方法技术外,还引进全自动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更加高效、精准地对蓝莓种植进行水肥一体化管理。
“通过科技投入,我们大大缩短了蓝莓的种植周期。”潘新展介绍,传统的蓝莓一般是3年开花结果,5年量产,7年丰收,而该基地内种植的蓝莓在年就能够实现挂果。潘新展介绍,未来,他们将扩大蓝莓种植规模,努力将蓝莓产业打造为该村乡村游的特色招牌。
□本报记者黄毅
本文来源:侨乡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