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蓝莓行业相关标准
为规范蓝莓的种植栽培、储运和市场贸易,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国都制定了蓝莓相关标准,如储藏标准、质量标准、食品安全指标限量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等。目前,我国仅有一部和蓝莓直接相关的国家标准GB/T-《蓝莓》。此标准是我国第一部完整并
详细规定了关于鲜食蓝莓的质量要求、质量容许度要求、安全指标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识规定、运输和贮存等内容。该标准于年4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将蓝莓鲜果分为三个质量等级: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中国蓝莓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作为当前全球58个蓝莓生产国中的主要贡献国之一,蓝莓商业化栽培始于年,发展至今仅20年的时间,截至年我国蓝莓种植面积为6.64万公顷,同比增长10.1%。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其中栽培面积超过公顷以上的省市有7个,一次为贵州(公顷)、辽宁(公顷)、山东(公顷)、四川(公顷)、安徽(公顷)、云南(公顷)、吉林(公顷)。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价值的重视,蓝莓的消耗量在逐渐上升,我国蓝莓的产量不断增加,据统计,截至年我国蓝莓产量为34.72万吨,同比增长63.9%。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总产量超过1万吨以上的省份有9个,依次为贵州(8.5万吨)、四川(5.0万吨)、安徽(4.0万吨)、辽宁(3.5万吨)、山东(3.3万吨)、云南(3.0万吨)、吉林(1.5万吨)、湖北(1.1万吨)、江苏(1.0万吨)。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蓝莓之所以受到大家的青睐,是因为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很强的抗氧化、预防心脏病和增强抵抗力等多种保健作用。近年来我国蓝莓需求量不断增长,截至年我国蓝莓需求量为23.07万吨,同比增长18.4%。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产值方面,据统计,近年来我国蓝莓产值不断增长,截至年我国蓝莓产值为41.31亿元,同比增长11%。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年中国蓝莓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三、中国蓝莓栽培方式区域分析
我国早熟蓝莓以其鲜果商品率高和市场价格高等优势在全年市场供应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日光温室和冷棚栽培模式的应用实现了蓝莓优质早熟鲜果的供应,因此,这两种设施栽培模式成为当前北方的重要种植方式。
到年底,全国日光温室栽培面积公顷,产量吨。其中,辽宁省位居第一,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3%和56.6%;山东省位列第二,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7%和32%;江苏省位列第三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6%和6.5%。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年全国蓝莓冷棚栽培面积公顷,产量t。山东省位居全国第一,产量和面积分别占全国的71.0%和66.6%;辽宁省位居第二,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7.7%和20%。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蓝莓产品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健康饮食意识的不断增强,蓝莓产品未来可能会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将果渣变废为宝,二是开发更多的保健品。
1、蓝莓果渣产品开发
蓝莓在加工成蓝莓副产品后会产生大量的果渣,人们需要对其废弃物加以利用,提高蓝莓的附加值并保护环境。蓝莓果渣中含有大量果胶和膳食纤维等,如能对果渣加以利用并开发新型食品,这能增加食品的多样性和提高经济收入。在发达国家,将果渣废弃物加工利用已经成为常态;而我国对于果渣废弃物的处理一般是扔掉,这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出现此现象可能是我国对果渣废弃物的加工工艺不像发达国家那么成熟,这也是导致我国果渣废弃物的加工发展停滞不前的原因。
2、蓝莓保健品开发
在发达国家,花青甙含量≥24%的色素提取物作为药用并被其药典所记载。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蓝莓活性成分的开发较晚。目前蓝莓在食品方面的应用最多,其次是化妆品,而在保健品、药品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蓝莓活性物质在保健品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