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红色浆果既符合抚远当地规模化水田种植的发展方向,又比水稻这类粮食作物更具有经济价值和稀缺性。年撤县立市不久后的抚远,已经把蔓越莓作为了它的城市定位之一。
作者
朱若淼
采访
邵乐乐朱若淼
这是「三声」报道的第66篇新商业地理
霜降过后,黑龙江抚远迎来了新一轮的降温。这里是中国最东边的城市,被称为“东极”,也是中国唯一规模化种植蔓越莓的基地。
李峰是红海植业的总经理。我们到达抚远后的第一餐,他就特意安排了一道蔓越莓锅包鱼。这道菜是他们公司自创的本土吃法。由于抚远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地带,野生淡水鱼资源丰富。口感偏酸的蔓越莓恰好替代了锅包鱼需要的酸味。李峰用这道菜招待了一茬又一茬从各地赶来参观的客户、记者和政府官员。
我们在餐桌上吃的蔓越莓,正是来自于红海植业亩的种植基地。对于中国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对蔓越莓早已不陌生。美国果饮巨头OceanSpray的调查数据显示,它在中国市场的认知率从年的4%,迅速增长到年的54%。但在年之前,中国人还没有驯化种植过蔓越莓。这正是李峰和他的公司近10年来正在做的事情。
对于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抚远来说,蔓越莓显得更加难得。近年来,包括抚远在内的整个东北黑土地,都在进入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期。这种红色浆果既符合抚远当地规模化水田种植的发展方向,又比水稻这类粮食作物更具有经济价值和稀缺性。年撤县立市不久后的抚远,已经把蔓越莓作为了它的城市定位之一。
这背后是一个关于寻找机会的故事。
01
“超级水果”
霜降这天晚上,李峰开了三瓶黑龙江的白酒迎接我们。“我太兴奋了!”酒过三巡,每每提及今年采收的盛况,李峰总不自觉地提高音量。
年是基地结果的第二年,两个月前,红海植业在秋分举办了规模浩大的蔓越莓采收仪式。基地的农田被灌满了水,浮上水面的红色浆果把亩的田地染成了红色。由于蔓越莓的果芯有一定空间,遇水后能浮起来,因此水收成为它特别的采收方式。
秋分正值国庆70周年大庆,李峰和集团董事长海鹏决定用蔓越莓拼出一面五星红旗和象征70周年的数字图案。“这事儿是我们俩想的。之前在美国看见他们(用蔓越莓)做一面国旗。我们俩就寻思着将来要是丰收了,如果做一面五星红旗可比这个简单多了。”李峰饶有兴致地回忆道。
年国庆前夕,红海植业基地用蔓越莓拼出的五星红旗去年基地第一次批量结果时,他们就试过一次。但由于产果量有限,上千亩田里只有吨蔓越莓,再加上水收那些天风大,“结果干胡撸胡撸不上。”今年基地的产量是去年的近4倍,李峰和海鹏当年在美国许下的“国旗”愿望总算是实现了。
采收仪式当天,红海植业第一次请来了中粮山萃、天天果园、京东生鲜、奈雪の茶等各个渠道的客户。签约完成后的那天晚上,李峰喝了非常多的酒。“海哥跟我还出去打圈儿。我那两天绝对是没休息好,要不指定还能再喝。实在是累得不行了,有点儿上劲儿。”
李峰不是抚远本地人,年海鹏刚找到他时,他还在老家哈尔滨做服装外贸生意。那年正赶上生意不景气,李峰也想另谋出路。他俩一起合作了红海植业这个项目,一干就是9年。“我和董事长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很投脾气。”
“一开始我们想种的是蓝莓”,李峰说。年,靠化工外贸起家并建立天海润集团的海鹏,已经在国内做了两年的食品贸易,这门生意让他预感到国内水果消费市场的变化。
年开始在欧美兴起的“超级水果”风,6年后终于刮到了中国。蓝莓就是当时“超级水果”的代表。年,在北上广三座一线城市的家乐福、沃尔玛、农贸市场里,开始出现克塑料盒包装的新鲜蓝莓,而蓝莓果汁、酸奶等相关广告打遍一线城市的各个角落。海鹏在此时也拥有了成熟的蓝莓深加工生产线,他想往产业链的上游再迈一步。
他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此时,已经有竞争对手开始在国内规模化种植蓝莓,并且它需要人工采摘,后期人力成本投入大。
“我想要找到一个品种,它要有‘超级水果’的特性——特殊的产地,特殊的口感,特殊的外形,特殊的营养。”海鹏并没有就此放弃种植“超级水果”的打算。在参考了蓝莓的成功经验后,基于儿时对于老家黑龙江地区野生蔓越莓的记忆,他注意到了这种红色浆果潜在的商业价值。
蔓越莓的种植局限性非常大,需要生长在凉爽地区,对土壤的酸性、排水性及土地的规模化程度要求高。即使在全球范围内,蔓越莓也仅仅在美国、加拿大和智利的温带、寒带地区被种植。由于它本身富含有抗菌作用的原花青素,维生素C含量也比苹果、香蕉这类日常水果高,因此在欧美市场上,它跟蓝莓一样被视作“超级水果”。
“我去美国考察了以后,觉得这是一个未来的机会。一是因为国内没有人去做。以后这个市场会非常广大,二是因为蔓越莓的果汁在北美像可口可乐一样普及。所以我觉得将来中国人富裕以后,肯定会越来越接受它。”
年,海鹏启动了种植蔓越莓的项目,为了在中国找到一片合适土地,李峰考察了东三省各个地区。在抚远,他们看到了种植蔓越莓需要的所有自然条件。
02
落地抚远
到抚远的第一天下午,我们就搭上李峰的红色福特猛禽,来到了城市东缘的蔓越莓基地。从市区去往基地沿途,可以看见公路两旁大片被水淹没的玉米地。
由于这里临近通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水网密,地势低,容易受到洪涝影响。8月,抚远遭了一次洪灾,洪峰过去后两个多月,田里的积水仍然没能被完全排出。沿江地带多沙土、易涝等自然因素造成长久以来抚远的粮食作物品质不高。
途经玖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时,李峰特意放慢了车速。三年前,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到抚远考察时专门进去参观过。“我们基地入口处的公路就是那时候修的,可惜他最后没有来。”李峰感慨了一句。现在这个合作社是当地农业改革的样本,也成为东北发展规模化农业的一个标杆。
抚远调整农业结构,增加水稻种植比重
进入本世纪的第二个10年,黑龙江全省开始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抚远根据当地条件逐渐减少了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的种植,实施旱改水工程,鼓励更适应水田的水稻生产,并利用土地流转机制推动农业转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利用农业专业合作社形式组织起来的玖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将抚远分散的土地、资金、劳动力集中起来,实现了水稻的规模化生产。如今它已经发展成为玖成高效合作联社,农民按照要求种植统一品种,合作社负责打造统一品牌、进行统一营销,并为农民提供仓储等基础设施的保障。这个合作联社在当地已经发展出一套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
蔓越莓也满足类似的规模化种植特性。当李峰在黑龙江四处找地时,红海植业这个项目就吸引到了抚远县政府的